
2025年10月23 日,以“情暖夕阳 ·孝润通许”为主题的“敬老月”暨爱心捐赠启动仪式在河南通许县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举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与通许县委、县政府、社会组织及爱心企业携手,以实际行动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为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注入力量。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中国老龄协会原一级巡视员曹健,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富领,通许县委副书记、县长憨振强,开封市民政局二级调研员盛振国,通许县民政局局长于洋,通许县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北京德善养老董事长孟晓丹,通许县卫健委、慈善总会等相关领导,以及众多爱心企业负责人出席活动,共同见证这一温暖时刻。

于建伟理事长在讲话中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切实做好养老服务工作,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硬件”与“软件”的关系。“硬件”是养老服务的筋骨,必须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养老设施标准化、智能化建设,为长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软件”是养老服务的灵魂,体现在服务人员温柔的眼神、细心的关照、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个性化需求的精准回应;二是“科技”与“文化”的关系。科技赋能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大数据分析预测健康风险,智能穿戴设备实现紧急呼叫和定位,机器人辅助减轻护理压力等等。然而,养老服务的场景,不仅是技术的应用场,更是亲情与爱心的交汇处,要弘扬孝亲敬老文化传统,营造互助养老友好氛围,让科技之“刚”与文化之“柔”完美结合;三是“情怀”与“专业”的关系。投身养老行业,既需要情怀与爱心,也需要专业素养,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科学的资格认证、合理的薪酬体系,打造一支既怀仁爱之心、又具精湛技艺的专业人才队伍;四是“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的关系。机构养老是专业化、全天候的照护服务,是养老服务体系的“支撑板”。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面”,它让长者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未来的方向是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机构将专业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五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政府的“有为”,体现在顶层设计、政策扶持、标准制定、兜底保障、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上。政府“有为”的同时,必须发挥“有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供给,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于建伟强调,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更宏阔的视野、更务实的行动,统筹好各种资源,处理好各种关系,共同谱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银发乐章”。

憨振强副书记在致辞中强调,县委、县政府将持续加大养老服务投入,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曹健会长表示“敬老月”活动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载体,是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的具体行动,要用实际行动把温暖送到老年人身边。

张富领会长介绍了在孝道文化传承与传播领域的丰富实践经验,他表示,此次捐赠活动是新时代孝文化落地生根的生动典范,未来将进一步深挖孝文化时代内涵,充分发挥孝道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

本次活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现场捐赠物资总价值约700万元。捐赠物资精准对接老年人生活与健康需求,涵盖足力健老年鞋、伊利老年奶粉等生活物资,心脑血管筛查设备、除菌设备、筋骨贴等医疗保健用品,以及肺炎与流感疫苗等健康服务项目,全方位为老年人健康生活保驾护航,彰显了社会各界对老年群体的深切关怀。

仪式中于建伟理事长向通许县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授予全县首家乐龄之家牌匾。

启动仪式结束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一行7人对2位河南省劳模:通许县第一高级中学84岁的退休老校长林恒昌和通许县许城街道邢岗村(曾任村妇联主任15年)75岁的张翠平进行慰问。慰问中,于建伟与劳模们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了他们的工作历史和生活情况,并为他们送上了慰问品和诚挚的祝福。
此次通许县“敬老月”暨爱心捐赠启动仪式,营造了敬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展现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动多方力量、共促养老事业发展的责任担当。未来,基金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更多社会资源,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的合作,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为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建设老年友好社会贡献更多慈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