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默认分类 >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赴河南通许县开展“敬老月”暨爱心捐赠启动仪式
发布时间:2025-10-28 15:30:33 来源: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ScreenShot_2025-10-28_143132_442.jpg

(点击查看视频)

2025年10月23 日,以“情暖夕阳 ·孝润通许”为主题的“敬老月”暨爱心捐赠启动仪式在河南通许县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举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与通许县委、县政府、社会组织及爱心企业携手,以实际行动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为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注入力量。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中国老龄协会原一级巡视员曹健,河南省孝文化促进会会长张富领,通许县委副书记、县长憨振强,开封市民政局二级调研员盛振国,通许县民政局局长于洋,通许县养老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北京德善养老董事长孟晓丹,通许县卫健委、慈善总会等相关领导,以及众多爱心企业负责人出席活动,共同见证这一温暖时刻。

640.jpg

于建伟理事长在讲话中指出,我国人口老龄化持续加深,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切实做好养老服务工作,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硬件”“软件”的关系。“硬件”是养老服务的筋骨,必须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养老设施标准化、智能化建设,为长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软件”是养老服务的灵魂,体现在服务人员温柔的眼神、细心的关照、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和个性化需求的精准回应;二是“科技”与“文”的关系。科技赋能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大数据分析预测健康风险,智能穿戴设备实现紧急呼叫和定位,机器人辅助减轻护理压力等等。然而,养老服务的场景,不仅是技术的应用场,更是亲情与爱心的交汇处,要弘扬孝亲敬老文化传统,营造互助养老友好氛围,让科技之“刚”与文化之“柔”完美结合;三是“情怀”与“专业”的关系。投身养老行业,既需要情怀与爱心,也需要专业素养,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培训、科学的资格认证、合理的薪酬体系,打造一支既怀仁爱之心、又具精湛技艺的专业人才队伍;四是“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的关系。机构养老是专业化、全天候的照护服务,是养老服务体系的“支撑板”。居家养老是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面”,它让长者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服务。未来的方向是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机构将专业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五是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政府的“有为”,体现在顶层设计、政策扶持、标准制定、兜底保障、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上。政府“有为”的同时,必须发挥“有效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养老服务供给,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于建伟强调,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更宏阔的视野、更务实的行动,统筹好各种资源,处理好各种关系,共同谱写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银发乐章”。

640 (1).jpg

憨振强副书记在致辞中强调,县委、县政府将持续加大养老服务投入,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确保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公众参与
项目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