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8日,以“办好‘关键小事’ 托举幸福晚年”为主题的创新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出席并发言。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阅读量截至今日,达7.5万人次。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理事长于建伟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作为民政部主管的全国性慈善组织,高度重视老年助餐服务工作。2019年10月,基金会启动了“乐龄陪伴——农村留守老人关爱工程”,专注于解决农村老年人吃饭看病、精神慰藉等最基本的服务需求。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基金会资助各地农村涉老机构、组织利用现有的场地、设备、团队等资源,建设乐龄之家,开办乐龄食堂、爱心厨房,着力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
2022年,基金会联手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在全国44个区县开展乐龄年夜饭项目,惠及2万余名老年人。2024年,基金会发起“边境老人的午餐”项目,为边境农村援建“老年食堂”,资助老人一顿午餐,改善边境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同年,该项目入选全国老龄社会建设创新案例。基金会还联合广西扬翔公司,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依托“智能烹饪餐厨设备”,在全国城市及农村社区资助建设300个“乐龄之家幸福食堂”站点;联合伊利集团启动“老年营养改善工程”,开展老年营养科普,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奶制品,改善老年人营养状况。去年,在上海市普陀区民政局的支持下,基金会联合饿了么、上海乐扬红树林慈善公益中心,共同发起了“社区老人助餐到家公益行动”,为困难老年提供免费的送餐到家服务。
在开展老年助餐服务的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是精准把握需求。需求导向是基本的工作方法。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摸清老年人真实用餐需求。以“社区老人助餐到家公益行动”为例,乐扬红树林慈善公益中心深入调研,详细梳理了普陀区各社区的送餐需求,并完成了31384人次的配送试点工作,确保需求与供给匹配。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城市与农村、经济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差别较大,助餐服务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求真务实,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三是重视科技赋能。充分发挥科技在老年助餐服务方面的引领作用。如上海松江区、普陀区与饿了么平台合作,面向老年群体开发数字化配送服务平台,全面打通点餐、配送及补贴通道,用科技支持便捷、健康和个性化的老年助餐服务。
四是确保服务质量。根据老年人饮食习惯和消费能力,合理搭配食材,科学制定食谱,加强安全监管,保证老年人吃得饱、吃得健康、吃得放心。中国老基会拟联合有关机构,推动建立《数字化老年助餐服务管理规范》团体标准,促进老年助餐服务质量提升。
五是做到持续发展。坚持多元筹资,协同发力。2020年基金会提出了“五个一点”的资金保障模式:基金会资助一点、政府补贴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社会捐一点、向有支付能力的老人适当收一点。这与11部委印发的《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中“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