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生活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但是,很多老年人却没有享受到数字化服务带来的便利,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种种阻碍。如何让智能科技的便利覆盖到老年群体?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踊跃建言献策。
民盟中央有关提案建议,民生类信息化工程应当有托底预案,要暂时保留一定比例的传统办理渠道。如推广手机、网络预约的同时,保留电话预约、现场报名预约。比如深圳市“数字政府”建设过程中虽然主推“秒批”的智能审批方式,但与此同时,所有“秒批”事项的人工办理渠道依旧保留,充分照顾弱势群体。同时,应当增加科技便利性,各种智能应用要充分照顾老年人的习惯和感受,可设计符合老年群体思维的使用模式。此外,在各级各类行政服务中心、医院等老年人办理事项较集中的地方,配备志愿服务人员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相应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总裁周云杰提出,以老年人体验的便利化为创新方向,加强老年人场景化生活体验,减缓老年人对网络参与的焦虑和恐惧心理,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周云杰提出,要研究编制面向老年群体的智慧家庭场景的产品和服务标准,结合智慧家庭与适老化的多样化需求,出台税收优惠、资金支持等相关政策,支持在老年人口占比较高的城市,开展智慧家庭居家养老应用试点示范工作,打造老年人居家生活新模式。“居家生活是老年人群的核心生活场景,让快速增长的老年群体享受到智慧家庭带来的高品质生活非常必要,而且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搜狗公司CEO王小川提出,不仅做互联网应用的适老化改造,还要在老龄化社会的基本前提下考量数字经济产业政策的全面和平衡。人工智能、5G等技术是推动产业升级和解决劳动力不足的有力抓手。机器对人力的部分替代,既可在养老等产业中弥补劳动力不足,也将在诸多生活场景中改变老龄人口的行为能力。王小川提出,还要运用市场规律,用鼓励性产业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制定推荐性行业标准。对于进行适老化改造的相关产品及服务,纳入示范应用目录,给予推广渠道、财税优惠等激励,使适老化改造迸发市场活力。同时,要注重发挥研究机构、公益组织的作用,展开针对特殊群体的需求调研、技能普及;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行业自律和协商机制;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在大众中普及对智能技术的了解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