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一亿多农村老年人,农村养老服务基础比较薄弱,“十三五”期间,各级政府将养老扶持政策和资金向农村倾斜,构建起村、乡镇、县多层次的养老服务网络。
“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村空巢留守、高龄老年人巡访制度全面建立。各地探索“时间银行”“积分超市”等互助服务方式,依托村“两委”、老年协会、志愿者等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在河南省新县戴畈村,每天早上8时30分,由村里留守妇女组成的孝心护理员团队就开始上门为特困、空巢老人服务。
“十三五”期间, 各级财政投入向农村养老服务倾斜,支持农村养老设施建设与改造。目前全国农村共有各类养老机构两万多个,床位194.6万张,90%以上的农村养老机构有了提供医养结合服务的能力。在江西省兴国县,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中心不仅保障了特困人员的集中供养,还填补了过去县里没有失能老人照护机构的空白。
县级失能老人供养中心兜住农村特困、失能老人的保障底线。在乡镇一级,“十三五”期间,各地通过提升改造,推动乡镇敬老院向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变。在四川省邛崃市,利用乡镇敬老院平台,通过一张养老电子地图,就可以为周边老人提供精准化的订单服务。
依托乡镇敬老院的区域指导和服务辐射功能,“十三五”期间,农村幸福院、颐养之家等村级互助养老设施建设也全面推进,目前,全国已经建成10.8万个村级互助养老设施。在山东省滨州市姑子庵村,村里将闲置多年的废弃坑塘改造成了幸福院,为村里老人互助养老提供了平台。
“十三五”期间,统筹城乡的养老保障制度有序推进,“新农保”和“城居保”统一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五保”老人和城市“三无”老人救助供养统一为城乡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截至目前,高龄津贴制度覆盖1500多万80岁以上农村老年人,1335万经济困难老年人纳入农村低保,全国367万农村特困老年人纳入政府供养。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副司长李邦华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期间,民政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农村养老服务工作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之中,聚焦农村养老服务的短板,把更多的养老服务资源向农村倾斜,在县级供养中心、乡镇区域服务中心和乡村的互助服务设施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初步建立起了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让一亿多农村老年人也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