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资讯中心 > 老龄新闻 >
“六力齐发”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20-07-23 10:05:29 来源:中国老龄协会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积极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取得良好成效。全区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11家,老年食堂125家,基本实现全覆盖。养老服务机构18家,全部实现医养结合,享受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老人24316人,占比10.4%。

  居家养老全域覆盖。科学规划长远。科学制定《余杭区养老福利设施发展布局规划》,明确养老设施规划布局及配建标准、人均养老设施用地标准、人均社会养老床位等关键要素,为全区养老服务事业发展提供指导。抓好项目落地。高标准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提供日托全托、为老助餐、康复医疗、休闲娱乐等一站式养老服务。探索小区内微型养老机构建设,打造以日间照料、中短期托养为主,医疗保健、康复护理为辅的“喘息式”养老服务机构。全区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11家,基本实现15分钟养老服务圈。落实日常管理。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运营管理规范,引入第三方专业力量开展社会化运营。落实常态化巡查督查制度,实行优胜劣汰“退出式”管理。

  为老助餐全面铺开。打造助餐网络。深入推进以“中央厨房集中配送、老年食堂合理布局、助餐服务点就近用餐”为主,以邻里互助、失能老年人送餐入户为辅的助餐模式,实现全区覆盖。全区现有老年食堂125家、社会餐饮企业24家、专业送餐队伍42支,日均助餐2.22万余老人。今年将建成区域性老年人(配)送餐中心(中央厨房)20家,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助餐服务网络。鼓励社会运营。鼓励具备资质的社会餐饮企业、社会组织深度参与为老助餐,通过市场化、规模化运营,降低成本,提高助餐质量。鼓励中央厨房、老年食堂面向社会经营,强化自身造血能力。加大数字赋能。大力推进智慧助餐结算系统,在全区助餐点创新推进电子支付结算,有条件的助餐点鼓励“刷脸”支付,从技术上方便群众就餐,实现智慧监管。同步出台配套政策,确保余杭户籍老年人在区内任意助餐点均可就餐,实行异地用餐、电子支付、一体结算。

  医养结合不断创新。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圈和卫生服务网络。全区673家医疗机构与187家养老机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开展合作,提供医疗服务。在此基础上,持续深耕医养结合,主动开展探索创新。试点推进集养老护理、医疗康复于一体的“医养结合”联合体。提供免费健康体检,为余杭户籍老人每人每年免费提供价值300元的健康体检服务项目;建立老年健康大讲堂,聘请46名专家开展巡回宣讲;探索老年人日常关怀和心理支持服务机制,启动“老年人心理关爱”国家项目;试点安宁疗护(临终关怀),为疾病终末期或老年患者临终前提供疼痛控制、舒适照护等服务。

  机构养老规范运营。持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主动引入专业机构、社会组织参与运营管理。对于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区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并在用地、规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已引入万科、绿城、佳源等品牌养老机构,取得良好社会效益。严格落实养老机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部门联合监管机制,实行以“双随机、一公开”为主、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方式,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建立护理人员最低薪酬制度。对承接政府购买服务或享受政府资助的养老服务机构一线护理人员,实施最低薪酬制度,薪资待遇参照当年度全区最低工资标准相应提高。公办养老机构一线护理人员工资待遇参考区级部门编外用工标准,落实逐年增长。健全培训实训体系。成立区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将医疗救护和养老服务纳入培训课程,每年开展技能培训。强化养老从业者考核激励。对于新取得养老护理服务相关证书的,按照不同等级给予500~4000元不等的一次性持证奖励。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入职余杭区养老机构的,按照学历不同给予8000~20000元不等的一次性入职奖励。

  保障支撑稳步增长。落实财政投入。根据户籍人口老龄化加深、流入人口大幅增加的现状,逐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去年全区投入养老服务资金达1.5亿,近4年年均增长3倍以上。加大政策扶持。在经费投入、土地划拨、规费减免等方面加大扶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行业。同时提升施政精度,针对重度失能、失智、失独、贫困老人等,通过扩大覆盖人群、提高服务时间、加大入住补助等政策,减轻养老负担。强化技术保障。试点建立以镇(街)为单位,高龄、失能失智老人为对象的“智慧看护平台”,引入集远程照顾、无线感应、紧急情况一键呼叫于一体的居家安全管控系统,利用智能手段提供更为高效便捷服务。(作者单位为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民政局)



资讯中心
公众参与
项目推荐
热门推荐